前言:一夜春风春雨来,人造花海遍地开。如今,踏青赏花成为春季旅游的一大趋势,每逢周末,人们便涌出城市奔赴各色“花海”。花海景区的建设更是如燎原之势,在全国范围广泛兴起。然而,一拥而上的同质化花海却面临着花期短、配套设施落后、产业链开发单一等问题,美丽的“花海经济”如何才能长开不败,可不只种植这么简单。
随着春天的到来,借着旅游产业兴起的春风,赏花游成为了城市居民出游的新风尚。数据显示,中国春季游人群中,60%游客的旅游活动都与花卉有关。一片花海带火一个景点的案例不胜枚举,如林芝花海、香格里拉花海、新疆伊犁薰衣草花海、赛里木湖花海、毕节杜鹃花海、平谷桃花海、长白山花海、新疆杏花、洛阳牡丹等。在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旅游景区看到了花海旅游带来的促就业、促增收效果,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花卉种植。一个花期、一个活动,动辄每天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客流,吸引了许多花卉苗木企业纷纷投身其中。
花卉企业操作、实施花卉旅游项目,作为新兴业务近年来正方兴未艾,也恰逢在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开展花卉旅游无疑是最浪漫、最惬意最小资的产业,各地都在大力为之。经历一番摸爬滚打,有的企业已经拨云见日,有的却萧条落寞。花卉企业做花卉旅游项目,到底哪些坎儿需要迈过?苦于见花不知花,且普遍有“只见花朵不见花园”之认识的偏颇。我们团队进行了花卉产业市场的现状分析和问题诊断。
1、全国花卉产业发展:销售额止跌回升,种植效率提升明显
截至2016年全国花卉年销售额达1389.70亿元,同比增长6.69%,远高于上年1.81%的增幅。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33.04万公顷,较同期仍有小幅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全年花卉产业种植效率提升明显。产业转型调整成果初现:一方面品种结构调整和新品种引入增加了总体销售额,给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了效率提升。
2、花卉行业内部升级:企业规模精简,技术人员占比提升
截至2016年,全国花卉企业共79512家,较上年减少6.43%,且呈加速较少趋势,其中大中型企业减少9.52%,大大影响了产业体量。同时全国花卉从业人员较上年减少2.54%,但其中技术人员占比较上年上升0.4%。
花卉企业转型趋势初显:一方面是自动化程度提升带来的人员精简及落后企业淘汰;另一方面是加强技术人员培养带来的创新性提升,也是行业升级发展的侧面印证。
3、花卉市场分布情况:华东市场最多,江苏发展较为成熟
截至2016年,全国专业的花卉交易市场(不含花鸟市场)共有265家。其中华东地区花卉交易市场最多,占全国市场的33%。其中江苏省占26%。总体来看,江苏省花卉交易市场发展较为成熟,在全国范围内占有很高的市场份额。
1、有花形,没花样——衍生产品不足,业态不丰富
产业链条单一,单靠门票收入,花海景区盈利举步维艰。一片“花海”带活一方经济的口号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花海经济是一个产业,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盈利、可持续的链条。只有让游客有花可欣赏、有美食可品尝、有产品可购买、有活动可参与,这样才能让人气转化成财气,让看花成为产业。
2、有花卉,没花神——文化融入欠缺,主题不明确
我国大多数的花海项目建设都还停留在“一把种子一片田,建个大门就收钱”的初始阶段。许多城市看到花海赚钱便“一窝蜂”跟上,普遍暴露出缺乏规划,发展思路与理念大同小异的“短板”。不经过市场调查和前期调研,也不考虑本地的气候、水源、土质等资源,而且品种都选用向日葵、波斯菊、牵牛花、郁金香等,主题模糊,缺乏特色。
3、有花季,没花事——季节性太强,花卉活动较少
花海存在着季节性强,持续时间短这两个“软肋”。不同花卉品种的花季是不同的,正如唐诗《花开四季》中所说,“正月里迎春花开,二月杏花送春来,三月桃花红,四月梨花白,五月石榴花像炭火,六月荷花水上排,七月茉莉花诱人爱,八月桂花香满怀,九月菊花色彩艳,十月芙蓉露笑脸,十一月梅花斗霜雪,十二月水仙春节来。”这对于种植单一花卉品种的景区来说,单靠赏花经济很难盈利,往往出现花季来了人山人海,花季过了门可罗雀的局面。
4、有花田,没花市——单纯花卉观赏,体验产品少
很多城市的花海旅游尽管人气爆棚,但其实市场极为薄弱,很难达到收支平衡,全靠政府买单聚人气。例如,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油菜花,不设围墙、不收门票,游客数量确实持续增加。然而对于政府来说,一年光花海投入就要将近两千万元。除此之外,许多花海对周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大面积花卉种植只为一季游观赏,在其他三季度,土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鲜花种植要精细化
花海景区的打造首先应该精通花卉种植。而不是简单的认为花卉就是种植即可。花卉种植的精细化是景观设置、景区运营、景区营销的前提,如果花期设计或开花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将会对景区的运营和宣传造成重大影响。
➤景观设计方面要有创意
同质化的景区,是没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花海景区还应该在景观设计方面下工夫。要深入的挖掘本景区的文化内涵及主题特色,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能够融入感情,深度体验,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盈利模式应该多元化
花海主要是引流,想达到盈利还是要靠创新和运营其他项目。因此发展花海的同时,要保持花期的持续性,再次基础上依托花海资源发展餐饮、亲子、住宿,以及花卉产品的深加工品,打造产业品牌。
➤景区开发要有特色
关于花海景区的开发模式有很多种,典型的有英国EDEN伊甸园的科普观光模式、成都石象湖的生态度假模式、日本芝樱公园的主题游乐模式等。无论哪种模式,必须突出一种或几种主题。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
开发模式一:景观休闲型
以赏花经济为主导,以特色节庆为引领
发展重点:
1、规模取胜,通常大面积的同类或多种花卉,形成视觉冲击;
2、景观塑形,通过地形设计、人造花卉雕塑、花卉人文景观等优化景观效果;
3、节庆助推,有针对性的推出节庆活动;
4、服务配套,立体交通观赏、养生美食享受、有机产品购物等保证美好体验。
开发模式二:科普观光型
以四季花卉为特色,以考察科普为主导
发展重点:
1、注重科技导入,从花卉苗木的组培科研到立体化展示;
2、科普体验规划,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设置及活动策划,且需注重趣味性;
3、创意景观设计,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4、其他功能导入,引入生态餐厅等项目,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开发模式三:生态度假型
以花造景、依景度假
发展重点:
1、明确用地组合,注重农业用地与旅游度假设施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兼顾景观性、私密性与经济性;
2、丰富度假产品,基于花卉田园等打造花田运动、花汤养生、美食体验、花丛住宿等特色度假产品;
3、完善配套设施,以建设“花境”绿道为重点,以特色交通体验为特色,完善旅游度假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开发模式四:主题游乐型
以花卉景观为特色,以花田游乐为主导
发展重点:
1、花卉景观设计,通过不同种类花卉搭配种植,形成多彩花田景观;
2、运动娱乐导入,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
3、特色交通规划,结合地形特点,设计车行、人行等不同景观道路。
开发模式五:产业博览型
集种植、交易、展览、观光休闲为一体
发展重点:
1、产业资源,必须具备或能整合花卉苗木的组培、种植、研发、管理等人才、企业和花卉苗木资源;
2、链式开发,基于产业种植基础,从组培、种植、研发延伸拓展到展览、交易、花卉衍生产品生产与销售、花卉观光休闲等,以产带旅,以旅促产;
3、功能空间,主要功能一般包括花卉科研区、花卉展销区、主题花海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等,功能组合和空间布局上需兼顾产业要求和旅游需求,既不影响生产种植,又能满足游客体验。
开发模式六:农家花乡型
以“花田”为背景,以农家乐为主要载体
发展重点:
1、注重风貌整治,以大面积花卉景观围绕,建筑、景观等凸显乡村风貌,营造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风貌;
2、融入乡村文化,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打造主题文化景观,设置手工艺、民俗及农事体验活动,并结合花卉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
3、强化农家休闲,注重农家美食、休闲垂钓、农事体验等休闲产品,以花引客,以闲留客。
(1)以特为先,以奇取胜
在旅游规划时充分挖掘当地生态及文化上的特色,选择合适的花卉品种和旅游项目组合,错位布局,走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2)花中有文,文中有花
将花海旅游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利用文化创意的优势将花海旅游进行包装和深化,营造出文艺性的特色花海旅游,给游客以深入了解感受,从而提升花海旅游在文创方面附加值。
(3)以花带农,以农促花
发展花海旅游,要发挥花海的观赏功能,更要结合游客需求开发花海的互动体验功能,在体验中增强游客对花海旅游的感知和认同感。
(4)勇于创新,培育IP
勇于创新,打造自身的特色品牌,形成自身旅游IP,是开发乡村花海旅游特色小镇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