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和动物研学
研学旅行:所谓“行胜于言,实践出真知”,研学旅行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游学这一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现代继承和发展的一种教育教学新形势。因为“研学”是“读万卷书”,“旅行”就是“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成长理想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绝非虚言妄语。
动物研学:是从自然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型旅游类目。动物园是动物研学的活动场所,在这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基于每个孩子都有动物情结,喜欢动物是他们的天性,动物研学可以说是通过独特的方式,丰富了孩子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加强孩子与自然的真正接触和亲熟感,矫正孩子被手机等电子产品绑架过于“宅”的问题,成为自然教育与研学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物研学的影响:动物研学课程让孩子深入了解动物、增进对动物习性的认知,并促进孩子主动探究、增进实践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科普体验课程,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和视野,提升观察力、动手能力,这样学习更有趣。
同时,友善动物关系对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及个体的发展,也有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有利于孩子了解动物,又包含着德智体美劳育诸多内容,对于促进人与动物的关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受到学校、老师、家长的共同推崇。
动物研学课程
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研学,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觉得只是近距离地看见动物而已,一知半解,不够劲;对于学校及老师来说,只觉得是带孩子集体逛动物园,还不如看动画片或者《人与自然》纪录片;作为孩子的家长,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动物知识了解不够、受教育不足、启发性不大,难以达到研学旅行之目的和要求。一圈逛下来,费时费力费钱不说,孩子、学校、老师、家长还都不太满意。
孩子们通过把自己“拟动物化”,把动物“拟人化”,自设情景。这种模式成为自然教育研学当中极受孩子们欢迎的课程。
动物研学旅行的体验类型
1、传统的生动拟定动物行为展示——讲解体验为主
通过饲养员的讲解展示动物如何“上班”,让孩子们在投喂过程中了解动物如何与人互动,有机链接动物相关的音乐、舞蹈、诗歌、小说及电影、电视,使课程更有文化性、趣味性、创造性。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各个都忙于学业,对于动物的认识也只限于大量的图片和屏幕上的认识,和动物之间缺乏直接、真切的接触,缺乏对动物的感受和想象力,生活经验也愈加有限。因此,给动物喂食就显得多么重要和有意义了,近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动物的真实可爱之处,才能有更多的感受内化到内心深处,永不忘记。
2、多元化的动物角色扮演场景设定
萌宠+乐园简直是孩子的玩乐天堂,围绕动物的训练,设置角色扮演,让孩子们体会本领是通过反复实践获得的。除了巡园观光,还有动物舞台剧,还能参亲子极限挑战和亲子角色扮演,这一类的场景具有较高的互动性,比传统的游园教育更意义。
丛林角色扮演舞台剧
AR VR黑科技体验
4、生命教育,感悟为主
大胆安排动物的生老病死生命教育课程,让孩子与动物之间形成友善关系。此外,还应安排动物和其他动物的关系课程、人与动物的关系思考课程等。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对于常去动物园的人来说,熟悉的动物死去是一件让人心碎的事。前几天,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明猩“乐申”意外死去。
得知乐申离开的消息,很多市民自发前往猩猩馆送别。他们把心里话写在便利贴上,贴满了乐申房间里的那扇玻璃。它给了孩子们一次生命的育:“生命如此脆弱,我们需要关爱这些小动物们。”
5、丛林拓展类,体验自然环保
清迈丛林飞跃项目Flight of Gibbons刺激之余安全系数足够高,在森林中滑着绳索像长臂猿一样风驰电掣还有可能看到真的长臂猿,玩过一次就会上瘾那些敢于尝试的孩子都是小勇士。
滑绳体验
热带雨林曾是长臂猿的乐土,为了保护濒临消失的长臂猿,Flightof the Gibbon还特别成立了生态环保小组,拿出丛林飞跃的部分收益,与当地村民一起保护这些可爱的林中精灵,所以这不仅仅是一次刺激之旅,更是一次环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