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念要革新
大家都知道,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大多从乡村出来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再回到乡村。即便挣钱了,找到了好工作了,也很难再回到那个乡村了。
对于留守在乡村的老人而言,晚景最为凄凉的却往往是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又进城就业的情况。
还有一种就是,老人把一辈子积蓄都留给了孩子,希望孩子能在城里买房、成家。这貌似也成了乡村里的一种风气,家里的小洋房怎么也赶不上城里的小两居。这样的风气吸干了老一辈的所有积蓄,就为换孩子一个不要做“光棍儿”。几代人的全部积蓄源源不断输入到城市的钢筋水泥中。繁荣了城市,吸干了农村。
为什么“成功”进城后的子女反而不能更好地孝敬父母?为什么明知子女进城后不能反哺养育之恩,父母们还会义无反顾地让子女离开?
大部分的乡村还存在,村民无法自力更生的现象,所以还是净流出的居多。只有摒弃一些守旧的观念,才能守业、创业、和就业。
02、产业集群
乡村本身就是有活力的,只不过需要有人来把这些活力通过产业和业态带动起来。除了要摒弃守旧的观念以外,要让乡村热起来,还需要有主营的带动产业,和老百姓稳定就业的收入来源,找到干事的带头人。
在乡村各产业里,最集中的还是农业一产的问题,如何把一产融入二产和三产。
03、不能停留在表面
现在,有关乡村振兴的文章铺天盖地,各地也兴起了声势浩大的乡村美化、绿化、亮化运动。不是说不好,好钢用在刀刃上,有的仅停留在简单的整体形象工程,却并没有抓住乡村发展的本质。
现在的乡村各类资源,如教育、卫生等公共产品过度向城市倾斜,同时也加速了乡村的凋敝。
而我们发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农村用地指标的审批,“严格”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不知道有多少富有创造力的民营企业被用地审批政策拖死、拖垮!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增加了土地财政收入,拉高了城市房价,最后买单的主体还是进城的农二代,这无疑又进一步吸干了农村资本。试想,一个乡村如何不能发展二产、三产,会凋敝那也是必然。大多的田地荒废的现象比比皆是。
04、关于乡村的民意观点
A:乡村人才、劳动力和财富的流失是因为没有文化自信?B: 没有经济的振兴,乡村就难以振兴。C: 就那几亩地,全年收入几千块,人才没法不外流。D:资源整合,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的整合,进行消费,生产上的共享来共赢。E:这里有文化的因素,比如,十一回老家,我问玉米种花生种,还有没有可以自己留种的,说已经没了,全是买。F:多个因素造成的,还得多管齐下来治理。不过,对于有一定资源的农村,可以实现点的突破。J:我觉得流失不是因为不自信,也不是因为城市有多好,而是城市有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自我价值的更大舞台等。如果乡村也能够满足,就不会有流失啦。I:乡村衰败的核心原因不在于文化,是经济因素。反之,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文化,这已经是被反复证明了的。H: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挡不住的,无论城乡!城乡单向流动到双向流动再到相对均衡,这个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策法规只能加速或减缓这个过程,奔向各自认为的美好生活的步伐停不下来。